当前位置:热点 > >正文

望远镜参数怎么看(望远镜参数)

大家好,最近小红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望远镜参数怎么看,望远镜参数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1、很多人认为望远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越好。其实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实践证明,最适合手持观测的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应该是6-10倍,最多7、8倍。一般市面上的望远镜放大倍数不会超过20倍。

2、如果标了几百上千遍,不是天文数字就是假的。


(资料图片)

3、高倍望远镜没有技术难度。天文望远镜有很高的放大倍数,但是高放大倍数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4、首先是亮度。倍数越高,物体的表面亮度会越差,因为物体的面积被放大到与二次放大成正比,亮度会下降的非常明显。当然,如果望远镜口径大,倍数可以适当高一些。

5、而手持望远镜的光圈一般小于50 mm,更重要的是高倍放大带来的抖动。手持望远镜会有轻微的抖动,但是这种轻微的抖动经过放大后会变得非常明显。当它大于10倍时,

6、图像的抖动已经使得人眼无法充分观察到图像的细节,无法充分发挥望远镜的分辨率。这时候加大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有什么用?如果望远镜可以固定在三脚架上进行观测,放大倍数当然可以更高,但是对于观测地球的望远镜来说,

7、由于上面提到的亮度和分辨率的限制,放大倍数不会太高,否则图像会非常暗淡模糊,视野太小,很难发现目标。对地观测用的大型双筒望远镜最高放大倍数为60倍,口径超过100毫米,近年来,

8、国外也出现了稳像双筒望远镜,比较著名的产品有佳能Canon,fujinon。他们采用电磁稳定技术,可以“稳定”图像,这样手持双筒望远镜也可以做高倍观察。

9、二。望远镜孔径

10、望远镜的口径是望远镜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望远镜口径越大,理论分辨率也会越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理论分辨率远不是一般手持望远镜所能使用或达到的,所以实际分辨率更重要,这取决于望远镜的光学质量)。

11、聚光功率越高(相同倍数下亮度越高),但同时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越大,价格也越高,手持望远镜一般为20-50 mm,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质量不高的望远镜被棱镜遮挡,内部孔径太小。

12、所以实际口径比标称值小。同时,望远镜的亮度也与镀膜质量和性能密切相关。一个小而高质量的望远镜往往比一个大而差的望远镜能更有效地观察。

13、三。望远镜视野

14、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同样放大倍数和口径的望远镜视场是一样的。本质上,三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15、每个人都知道望远镜的视野对观察者来说非常重要。视野越大越好用。

16、望远镜的视场受四个参数影响:望远镜内部结构、物镜孔径、望远镜目镜孔径和望远镜倍数。

17、其中望远镜的目镜口径,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使用小目镜的望远镜其视野会小,另外一个通光率也差。为提高望远镜的视野,厂家同时在望远镜的内部结构上大做文章,如美国博士能奖杯8X32望远镜就是

18、四 望远镜的出瞳距离

19、但是这很容易和另一个指标出瞳距离混淆,后者指的是观测者的眼睛要离最后一片镜片多远才能看清整个视场。长出瞳距离的望远镜(一般认为22mm左右为最佳)对观测者特别是戴眼睛的观测者舒适性很有帮助。

20、望远镜的各种性能是互相制约的,没有万能的望远镜,如何选择就要看需要的观测类型了。

21、五 望远镜的出曈直径

22、望远镜口径除以倍数的数值叫做望远镜的出瞳直径,也就是望远镜从目镜出射的光束的直径。这个数值一般不标在望远镜上面,但是可以很容易算出。同时也可以直接测量,把望远镜目镜冲着自己,物镜对着亮处,

23、目镜离开自己一定距离,这时可以看到一个亮圆斑,这个圆斑的直径就是望远镜的出瞳直径,如果不是很圆有切边说明棱镜不好或者不够大。望远镜的倍数口径和出瞳直径知道两个可以算出第三个,

24、所以我们可以以此验证一下望远镜的标称是否准确。正规的产品标称大都是很准确的。望远镜的出瞳直径直接决定了望远镜看到物体的表面亮度,出瞳直径越大则亮度越高,正比于出瞳直径的平方。

25、但是当出瞳直径大于人眼瞳孔直径的时候,有些光线没有进入人眼被浪费,望远镜的有效口径就变小了。

26、人眼的瞳孔大小在阳光下是2-3mm,黑暗中可以达到7mm左右,而且因人而异,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小。关于怎么样测量自己瞳孔的最大直径可以看附:瞳孔大小测量。另一方面,

27、出瞳直径对观测的舒适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出瞳大时,瞳孔在晃动以及眼球转动时都不容易偏离出瞳光束,所以会比较舒适。望远镜的出瞳直径有时候简称出瞳,

28、由于当出瞳直径大于人眼瞳孔直径的时候,有些光线没有进入人眼被浪费,望远镜的有效口径就变小了。所以理论上望远镜的出瞳直径,不要小于4MM,最好能够达到5MM.也就是42毫米口径,倍数不要超过10倍。

以上就是望远镜参数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推荐阅读